Science:路痴为何存在?原来大脑有自己的GPS

一项新近研究发现一整块大脑区域可以通过视觉化目的地的方式帮助我们从A到B。

研究者发现海马体与其他一些脑区(包括前额叶)进行相互作用,帮助我们进行路线规划和导航。

研究团队来自加州斯坦福大学,他们认为该研究成功填补了关于大脑导航的动物研究和人类研究之间的空白。

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完成路线行走,同时进行大脑活动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

第一天,参与者被要求找到5个位于环路的地点,均标有明显的旋转图案。

第二天,参与者连上扫描仪后,在虚拟环境中随机放置于环路的某个位置,目的地均标有旋转图案,参与者被要求在出发前先对路线进行规划。

第三天,目的地的标记被撤去,被试只能凭借记忆完成路线导航。

大脑扫描成像显示了参与者大脑前部和海马的激活,海马是与方位有关、位于大脑底部海马形状的区域。

该研究团队认为前额叶能够帮助在海马体中建立“未来目标”,也就是路线的目的地。

一旦在大脑中完成了信息编码,新皮层的其他脑区就会共同帮助大脑进行路线可视化,并到达目的地。

先前一项以老鼠为实验对象的研究发现,动物是通过许多六边形的“网格细胞”来完成路线导航的,这些“网格细胞”位于与海马体相邻的内嗅皮层。这一研究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该研究于本月发表在Science上。Thackery等研究者解释道:“我们证明了人类海马对目标导向的导航,是部分通过未来目标状态与当前位置特征来完成的。”

然而,由于实际路线导航往往并比该实验中采用的简单环路复杂得多,因此研究者着重强调,目前尚不明确这种编码模式在现实世界中是否一致。

下载:

分享:

Copyright © 2015 云睿智能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3439号-1
错误